根系生長監測系統主要有微根窗法和根系掃描分析系統等類型,以微根窗法為例,其工作原理基于微根管技術。該系統通常由插入土壤中的微根窗管、攝像頭、標定手柄、I-CAP系統組成。將攝像頭伸入埋設在根系周圍的透明管內,通過I-CAP系統進行圖像抓取根系照相,然后借助根系分析軟件系統對混合圖像進行分析,從而跟蹤了解根系的生長過程。
這種技術具有顯著優勢。它是可在多個時間段內原位重復觀測根系的方法,較大優點是在不干擾細根生長過程的前提下,原位長期連續觀測并記錄細根從出生到死亡的消長變化動態。同時,結合根系分析軟件,能夠將根系相關數據定量化,包括根的長度、面積、根尖數量、直徑分布格局、死亡根及存活根數量等等。
根系掃描分析系統則用于洗根后的根系分析。利用高質量圖形掃描儀獲取高分辨率植物根系彩色圖像或黑白圖像,通過軟件分析根系長度、直徑、面積、體積、根尖記數等,還可分析植物根系的形態、色彩、分級伸展分析及根系的整體結構分布等。
在技術層面,根系生長監測系統依賴于光學和電子學技術的提升。微根窗法中的攝像頭需具備一定的放大功能,以清晰捕捉根系的細微結構。同時,根系分析軟件是系統的核心,它能夠對復雜的圖像進行準確分析,提取有用的根系信息。
不過,該系統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項。如微根管根系生態監測系統中,圖像的清晰程度、人工選擇根系時鼠標操作帶來的誤差、根管的預埋位置和時間以及掃描器在根管中的平衡特性等,都會對測量結果產生影響。
根系生長監測系統為植物根系研究提供了強大的工具,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,它將在植物學、生態學等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。